Niuhaodong

体验黄河石林

 

 

 

浩东昨天从北京回来,今天就去黄河石林体验。我安排时间专程陪同前往。我们9点多一点就到达石林,到观景台上时,没有碰到一个游人,这很符合浩东的要求,没人干扰,可以从容地品味石林。

冬天的黄河石林,有一种旷达、闲逸的气质天色很好,前天才肆虐了这里的沙尘,没留下一丝痕迹,能见度极高,远山清晰可见,天空万里无云,蓝天如水洗一般纯净。只是气温很低,呼出的气都能看见,细风如刀,掠肤刺骨,但这倒不是什么大碍。

从观景台上往下看,龙湾村肥沃的田地,满是萧瑟,作为重要特色产业的枣树和苹果树,一片叶子都没有,光秃秃地伫在地里。村子的巷道曲折,院子错落,房屋参差,呈现着北方村落的那种自然态。村外是悠悠黄河,它本从南而来,但在东端却拐个弯,向西从村子边上流过,继续往西到黄河石林饮马沟再转向东向北而去,形成了一个大S形,似乎诠释了一下黄河之曲。这个时期的黄河,河水清澈,水流舒缓,看上去象一条蓝色的绸带,轻松地绕过村子,拂过黄河石林,向北飘然而去,然后融入了天际。

脚下是石林悬崖,从东往西,以一个非常宏大的弧形布局,其间各种结构、各种形状高低交错、前后排列、上下照映、断离接续,构成了极为雄浑壮阔的景致。这是黄河石林的外围,但是,却最能反映石林的规模,每次来看,都会被震撼。浩东很用心,沿着步道观看,在有的地方,他会蹲下去看,在有的地方,又会伏在栏杆上看,有的地方,左移右动地看,我想他可能是在寻找他的角度,发现不一样东西。在这里,我们用了大约四十分钟。

进入龙湾的盘旋公路,九曲十八弯,下行左手就是大石林的组成部分,也就是刚才看过的崖面的一部分,但过去这里,把这一块儿只当通道,都是跟着游人往景区走,没有留意过,今天人少车稀,我们不受影响,以自己的视角去看,才发现处处是景,可以说是移步成景,每往下走一点,不同形状、不同态势的石林构造和组合就会呈现在眼前,一组连着一组,简直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感受,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到龙湾后,我们误打误撞,先进了豹子沟这是一条才开发的峡谷,在饮马沟的南侧,以前没有进去过,风格与饮马沟似有不同,在这条沟里,我们尝试了一下探险,与石林做了一次深度对话。进沟不远,我们选择走进左侧的一条小沟,沟里没有修的路,羊肠小道都没有,看不到人迹,只有雨水冲涮出的干涸的小溪床,我们顺着它前行,两边是高耸的石林山崖,脚下的溪床曲折百回,越走床面越窄,天空越来越小,身边的山体被水冲击留下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坚硬的黄砂岩,被切割,被击穿,被雕凿,被粉碎,看着它们,即使在这冬日在这干旱的季节似乎都能感洪荒的山水那种无羁的力量。终于没法走了,我们只好停下来,抬头望仅剩一线的湛蓝、深邃、遥远,身边的石林,高耸、奇峻、安逸,听不到任何声音,连一丝风声都没有,宁静、静谧,万籁俱寂,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油然而来,我下意识地了浩东一眼,发现他从开始进入沟里时的激动转向了平静、沉静,仿佛在与石林对话,感受它的气息,触摸它的灵魂。我似乎意识到了浩东绘画中的宁静、静谧,那是他一直以来孜孜追求和表达的艺术境界,它应该就是这样一种与自然的深度交融、真诚对话吧!

光是浩东非常热爱的一种存在,今天阳光灿烂,给了他进一步观察的良机。他不停地换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阳光,观察它给石林带来的气象,一处接着一处。在他追逐阳光的过程中,我也静下心来看石林的阳光,感觉阳光给这里确实带来了趣味,有意思的是,我也看到影,看到不知是什么构成的一个有味道的阴影,打在阳光照耀的崖面上,它所制造的那种感觉,不可言状,我突然想到了浩东石林中的一幅作品,他刻画出来的如炬如烛的影,就是给人一种无法说的感觉,这让我对浩东作品中影的表达,又多了一种理解。

黄河石林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绘画元素,比如线条,比如体积,比如重量,比如结构,比如空间。石林的线条太多样了,横竖斜折弯曲,厚重轻灵飘逸,单一并列交织,内敛夸张写意,人们所能制造的各种线条,在这里应该都能见到。石林的构造极其复杂,一层一层叠压的崖面,有横着叠在一起,整整齐齐,有的呈波浪形,有的则是斜着叠压在一块儿的。有很多象形的构成,我们在豹子沟发现的神龟回首,一只小乌龟爬到了崖边,回首望身后的天空,形态甚是可爱,是一只待哺的小鸟,伸长了脖子,似在急切地等待它的母亲归来,这样的形象非常之多,大自然在这里展示的鬼斧神工,确实令人叹服。浩东虽然不是那种描摹具体物象的画家,但对石林的这些元素,他仍然表现出兴趣,相信对他的创作会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不知不觉6个小时过去了,我有一点人困马乏的疲劳感了,就拉上浩东,出景区回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