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时候的一天晚上(shàng ),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外地(dì )的读者,说看了我的新书,觉得很退步(bù ),我说其实是我进步太多,小(xiǎo )说就是生活,我在学校外面过了三年的生活,而你们的变化可能仅仅是从高一变成了高三,偶像从张信哲变成了F4而(ér )已,所以根本不在一个欣赏的(de )层次上。我总不能每本书都上学啊几班(bān )啊的,我写东西只能考虑到我(wǒ )的兴趣而不能考虑到你们的兴趣。这是(shì )一种风格。
然后和几个朋友从(cóng )吃饭的地方去往中央电视塔,途中要穿过半个(gè )三环。中央电视塔里面有一个卡丁车场,常年出入一些玩吉普车的家(jiā )伙,开着到处漏风的北京吉普,并视排气管能喷出几个火星为人生最(zuì )高目标和最大乐趣。
我在上海(hǎi )和北京之间来来去去无数次,有一次从(cóng )北京回上海是为了去看全国汽(qì )车拉力赛的上海站的比赛,不过比赛都是上午(wǔ )**点开始的,所以我在床上艰苦地思考了两天要不要起床以后决定还是(shì )睡觉好,因为拉力赛年年有。于是睡了两天又回北京了。
服务员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保密内容,这是客人要求的我们也没有办法。
路上(shàng )我疑惑的是为什么一样的艺术(shù ),人家可以卖艺,而我写作却想卖也卖不了,人家往路边一坐唱几首(shǒu )歌就是穷困的艺术家,而我往路边一坐就是乞(qǐ )丐。答案是:他所学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会的,而我所会的东西是每(měi )个人不用学都会的。
老夏在一(yī )天里赚了一千五百块钱,觉得飙车不过(guò )如此。在一段时间里我们觉得(dé )在这样的地方,将来无人可知,过去毫无留恋,下雨时候觉得一切如(rú )天空般灰暗无际,凄冷却又没有人可以在一起(qǐ ),自由是孤独的而不自由是可耻的,在一个范围内我们似乎无比自由(yóu ),却时常感觉最终我们是在被(bèi )人利用,没有漂亮的姑娘可以陪伴我们(men )度过。比如在下雨的时候我希(xī )望身边可以有随便陈露徐小芹等等的人可以让我对她们说:真他妈无(wú )聊。当然如果身边真有这样的人我是否会这样(yàng )说很难保证。
第一次去北京是因为《三重门》这本书的一些出版前的(de )事宜,此时觉得北京什么都不(bú )好,风沙满天,建筑土气,如果不说这(zhè )是北京还没准给谁西部大开发(fā )掉了。我觉得当时住的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一个宾馆,居然超过十一点(diǎn )钟要关门,幸好北京的景色也留不住我逛到半(bàn )夜,所以早早躲在里面看电视,看了一个礼拜电视回去了,觉得上海(hǎi )什么都好,至少不会一个饺子(zǐ )比馒头还大。
请收藏我们的网站:www.niuhaodong.comCopyright © 2009-2025